7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出席武汉阳逻港智慧港口建设专题座谈会,运用“新一代航运系统”学术理论为打造阳逻智慧港口数字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大型现代化集装箱港口指引方向。
7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出席武汉阳逻港智慧港口建设专题座谈会,运用“新一代航运系统”学术理论为打造阳逻智慧港口数字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大型现代化集装箱港口指引方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涂山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玺玮出席会议。
会上,武港集团简要介绍了阳逻港智慧港口建设初步设想,与会人员就方案整体优化、项目预期效果、信息技术突破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希望深化合作并全力推进阳逻智慧港口项目建设。
涂山峰对严新平院士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阳逻智慧港口的设计理念、顶层架构、建设规划及远期蓝图,他表示,港口集团作为湖北省“铁水公空”交通网络四大建设投资主体之一,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力量。希望在港口功能布局、多式联运体系以及汉江航运系统等课题上与严新平院士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讨,合力推进汉江沿线港口、船舶、航运、河道、电站等各要素融合,共同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航运系统典范。
王玺玮介绍了全省长江、汉江沿线港口资源整合进展,集团公司主要业务领域,他表示,阳逻智慧港口建设是集团公司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严新平院士的专业指导对项目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性具有重要意义。
严新平院士对武汉阳逻智慧港口建设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建设内容、建设原则、项目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
严新平院士认为,港口作为航运系统的重要枢纽节点,是涉及“船-机-货、人-车-环”等多个要素的复杂生产系统,能够有效衔接铁水联运、公转水、水水中转等多个物流模式,对于整体航运系统提升综合效率及产业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要以点面结合,以“枢纽系统”为基础开展阳逻智慧港口项目建设,在系统里实现作业自动化、集疏运网联化、物流信息化、管理智能化、人员绿色化,促进物理分散的单元互联互通;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动态优化”原则,统筹考虑效率、安全、减排、科技等要素,将阳逻智慧港口建设项目打造为长江内河的成功典范;协调口岸、船公司、船(货)代共同搭建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实现港口信息数据对接交互;成立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院校科研成果通过企业项目进行场景转化应用,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军,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成清,武汉市科技局成果转换处处长程乐学、副处长胡寅,集团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武港集团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领导,武港集团相关部室及武港国际有关负责人,武汉人天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